班輪聯盟時代三大猜想
2014-03-04 17:04:33 來源:航運交易公報 編輯: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
當下班輪市場,聯盟、合并等眾多消息令人眼花繚亂。在P3聯盟、G6聯盟和CKYHE聯盟已成三足鼎立之勢后,班輪市場其他各方力量走向如何。
班輪巨頭紛紛牽手組建聯盟體,市場競爭隨之也變為聯盟體之間的競爭。這讓市場上其他尚保持獨立運營的班輪公司面臨艱難抉擇,到底何去何從?P3聯盟一旦獲批通過,中國班輪公司、亞洲班輪公司將如何保持競爭性?
上海海事大學科學研究院教授壽建敏對《航運交易公報》記者表示,美國和歐洲最為擔心壟斷型組織一旦成立就可能控制市場運價。目前班輪市場處于低迷時期,預計美歐對于P3聯盟的態度會有所松動。然而對于中國而言,除了考慮市場運價問題外,也要考慮自身產業的發展問題。“中國企業不能坐以待斃,一定要提前制定好相關應對措施。”
中海集運何時加入聯盟體
作為前10大班輪公司中唯一尚未加入聯盟體的企業,中海集運的動作引發關注。
2月14日,中遠集團與中海集團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。雙方將通過建立戰略聯盟、開展合資合作、互為供應服務商、共同開發客戶等方式,在航運、碼頭、船舶修造等領域建立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,建立資源共享的發展機制。
《航運交易公報》記者從中海集團某高層人士得知,該合作框架協議目前只涉及方向性和戰略性方面,具體的計劃尚未出臺,但他強調,雙方將建立加強信息互動的機制。對于坊間流傳兩大集團可能合并,該人士明確表示“不可信”。
對中海集運會否加入聯盟,可能選擇哪家聯盟的問題,上述人士坦言:“中海集運正在考慮未來可行的‘聯盟’合作方式,但截至目前尚無定論。合作需考慮市場營銷能力、航線綜合布局、支線配置等諸多因素。”
該人士對聯盟體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。他表示,聯盟體并非“保險箱”,在競爭中組合,在組合中競爭。能否生存,是否生存得好,關鍵還是要看自身經營情況。
“對于中海集運而言,今年是沒有退路的一年。”該人士透露,中海集運今年將新增約8萬TEU運力,近1.5萬TEU運力老舊船舶面臨拆解,其中四季度將接收1~2艘1.9萬TEU型船。“今年市場較去年好,然而市場好不代表行業好,供大于求的現狀依然存在,市場取決于各家班輪公司控制運力的情況。”
中小班輪公司何去何從
1月下旬,位列前20大班輪公司第20位的南美輪船接受赫伯羅特的合并要求,兩家企業簽署指向可能合并的非約束性諒解備忘錄,為后續的嚴格評估和進一步簽署約束性合約鋪平道路。
根據現有消息,前20大班輪公司中,尚有中海集運、漢堡南美、太平船務、以星航運、阿拉伯航運和南美輪船尚未加入聯盟。其中,中海集運與阿拉伯航運在亞歐航線上達成10年的聯營協議;南美輪船也正與赫伯羅特商談合并案,一旦成功,加入G6聯盟也順理成章。
在壽建敏看來,在聯盟時代,中小型班輪公司下一步出路有四種:一為歇業,售賣資產,徹底退出班輪業,如馬來西亞航運;二為轉型,轉作支線公司或拓展其他業務范疇;三為封存船舶,直接租用更具成本優勢的聯盟體艙位進行運營;四為加入聯盟體。
或出現亞歐大對決
縱觀P3聯盟、G6聯盟和CKYHE聯盟,發現有意思的是,P3聯盟為3家歐洲班輪公司的合并;G6聯盟除赫伯羅特是德國班輪公司外,其他均為亞洲班輪公司;CKYHE聯盟的5家成員均為亞洲班輪公司。
目前班輪市場上,歐洲班輪公司數量少,但以規模取勝;亞洲班輪公司規模不出挑,但以數量取勝。鑒于地域與文化背景的因素,及長期以來形成的市場競爭格局,未來市場或會出現兩極對決。G6聯盟或與CKYHE聯盟合二為一,成為一家新的聯盟體,如此,從體量與規模上將與P3聯盟接近,從而演變為亞歐大對決。